鄭問這個名字,絕對是漫畫界難以超越的一個傳奇。

  

  2017年3月28日,在FB看到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鄭問離世。

  這是他的弟子鍾孟舜在臉書上貼出的訊息,鄭問於26日因心肌梗塞驟逝。

  看到這則消息,令某者驚訝,鄭問明明還很年輕,這也太突然了,之後去尋找他這些年公開活動與日常生活的照片,感覺他比以前的印象中蒼老很多,或許是因為他一直在為創作事業勞心勞力的緣故吧?

  

  某者接觸鄭問作品相當晚,大約是台灣脫離海盜漫畫王國,向日本取得海外漫畫版權正式授權的時期1992年。

 

  當時,幾乎是一支獨秀的盜版週刊少年快報,所連載的漫畫被三本週刊瓜分,這部份在某者19年前發行網路電子評論報時已有談過,相關話題將來打算重新整理後再PO出來,所以就不在此贅述。

 

  那個年代,台灣其實有相當多畫技精緻出色的本土漫畫家與漫畫編劇,東立與尖端的就一海票頂尖漫畫家與插畫家。

  不過1992年出版的三本授權週刊中,幾乎沒有台灣漫畫作品生存的空間,全是日本熱門的當紅漫畫,只有相當少數的台灣漫畫刊載。

  同年,東立出版龍少年月刊,某者記得剛發行好像是半月刊,某者除了每週光是買3本週刊就飽了,還同時買龍少年與單行本。

  而龍少年月刊,是一本專門刊載台灣本土漫畫家作品的雜誌。

  

  某者就是在龍少年月刊認識鄭問大師。

   

  

  鄭問當年在龍少年月刊連載深邃美麗的亞細亞,某者深感震撼其作畫技巧,不同於其他人風格,甚至日本漫畫家,鄭問以水墨畫風格呈現給讀者。

  尤其是彩稿的豐富度與飽滿度,更令某者感到亞細亞是一部讓人驚豔的作品。

  明明給人的印象是水墨畫風與素描的背景和角色體現,但是在彩稿上,卻賦予完全不一樣的觀感與動律。

  過往普通班的美術教學課觀念,黑白的就是水墨,彩色就是水彩畫,但是鄭問的作品卻融合二種效果-東西合併的彩色水墨畫,然而卻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那種筆觸、厚實卻又鮮明的色彩質感,完全凌駕於那個年代的日本漫畫家,甚至擅畫彩漫的香港漫畫也難以望其項背。

  以水彩的風格呈現水墨效果,讓當時的某者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又以當時的作品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將彩稿的角色們把這樣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鄭問的作品,可以說是極緻美感的藝術作品。

  沒錯,就是藝術品。

 

  1999年,某者發行電子評論報時,談及鄭問、林政德與游素蘭等台灣熱門本土漫畫家,九零年代林政德以鬥陣、YOUNG GUNS代表作造成空前絕後的轟動,而游素蘭的傾國怨伶與火王同時擄獲少女少男芳心。

  

  但是鄭問卻沒有。

  

  只因鄭問的作品沒有踏上商業潮流一路,也非取向於熱門主流話題。

  很多人雖然驚豔於鄭問的畫功技術,但是對於作品劇情內容卻無法擁有廣大的認同感與共鳴,尤其是深邃美麗的亞細亞這部作品。

  但某者卻特別喜愛這部作品,因為這部作品是繼戰士黑豹、鬥神後,較貼近個人原創風格的作品。

  在亞細亞之前的作品,他嚐試用不同技法呈現畫作,直到亞細亞時,以畫風成熟度與角色塑型,在亞細亞這部作品完全爆發,將以往累積作品的技巧、風格奠定下來,

  至於像始皇、刺客、大霹靂、英雄等作品,某者並非不愛,只是這些較偏向原有故事的再創作,所以某者對此評價反不如原創劇情的亞細亞。

  另外戰士黑豹,當年鄭問發表時的畫風,其實還滿偏向香港風格,一直到鬥神才逐漸展露個人的獨特風格。

  個人評價最高的其實是阿鼻劒,但本作品並非鄭問原創,阿鼻劒是由馬利擔任漫畫編劇,而馬利則是大塊文化創辦人郝明義的筆名。

  

  鄭問大師人生最大的成就,某者認為是獲得漫畫王國-日本的肯定。

  鄭問於1991年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不只稱其為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甚至有亞洲至寶之稱。

  

  鄭問可以說是台灣人的榮耀,但是卻不被欣賞與肯定。

  二十多年前台灣的環境本來就不甚注重這個產業,二十年後的現在,亦是。

 

  鄭問大師是漫畫家,也是藝術家。

 

  近日,有篇文章下標「被日本人稱作亞洲至寶的鄭問,為何台灣人幾乎不認識(內容卻是轉貼弟子鍾孟舜FB鄭問離世的消息)」,底下留言有部份罵小編自己不認識,不見得別人不認識,再不然就是說被小編氣死亂轉貼,標題又亂打。

  

  不過,某者認為那位小編說的是事實,尤其鄭問已有好些年沒有作品,他離開台灣轉戰他鄉許久。

 

  其二,台灣根本不重視漫畫這塊產業,日本漫畫家因為競爭激烈而磨出好功力,但本土漫畫家卻是生存舞台太小,限制過多。

  當年以YOUNG GUNS打出名聲的林政德就是一個例子,其實他在畫YOUNG GUNS,劇情正逢精彩之際,同時也是他的漫畫生涯高峰期,作品在台灣引起熱烈回響,甚至連動畫都推出來了,YOUNG GUNS卻突然停刊了。

  過了一陣子,關於林政德的消息卻是在大陸成立工作室畫鹿鼎記,之後還成立出版社來出版YOUNG GUNS(可是沒出幾集,出版社也收了。),但那個時期,早已過了YOUNG GUNS熱潮。

  滿滿的國內外動漫論壇,有海賊王、火影、銀魂、七龍珠等專版。

  卻很難找到有關於鄭問作品的討論區。

  所以現在的青少年知道鄭問這個名字真的不太多。

  

  其三,這些年較多訊息的,可能是有在追阿鼻劒後續,而這部份則與馬利有關。

  馬利早前已經用本名開BLOG,還另開一個專寫阿鼻劒的專站,馬利計劃寫前傳與後續3,但後來決定重寫,所以阿鼻劒又停了,這一停又停了九個年頭。

  有很多人誤會,是因為鄭問不畫阿鼻劒,所以停了,但實際上是鄭問太忙了,他的舞台不是只在台灣,相反的,台灣反而沒有過多空間給他發揮。

  鄭問本身或許也沒有太多時間對於編劇方面做詳細的構思,所以他本身的原創作品在深邃的亞細亞之後,除了萬歲外,幾乎沒有了,他開始轉戰香港與大陸,然後籌備與電玩遊戲相關的美術設定。

  按郝明義的說法,因為大家都忙,停停寫寫。終究阿鼻劒沒有寫下去,因為郝明義也在為他自己的出版事業打拼,而前幾年更為出版業發聲,希望能阻擋有問題的服貿事件。

 

  回到話題,台灣有多少人認識鄭問?這是事實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其四。

  面對現今電腦網路資訊發達,漫畫業的結構轉型,漫畫部落客竄起,強大衝擊現在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網路短篇漫畫是現在大多數忙碌工作者的主流,輕鬆詼諧、生活小事的單、多格小單元漫畫,容易引起共鳴。

 

  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一些知名熱門的網路部落客漫畫家,有多少人談到鄭問離世的消息?

  某者不是說非得要一堆人都出來發訊息緬懷鄭問,而是一個是傳統漫畫型態(其實鄭問也是很早就用電腦繪圖的先驅之一),另一個是用電腦繪圖的部落客型態,兩邊沒有太多交叉關聯。

  與一些明星或日本漫畫家相形之下,現在這個年代,鄭問的確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普遍明白他的魅力所在。。。。。。

  

  某者覺得現在漫畫生存形態多樣化與改變,龍少年的再復刊又停刊轉為電子刊來節省成本,以本土漫畫而言,依舊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型態。

  

  某者並不認為承認台灣不識貨,以及認識鄭問的人很少這件事很丟人。

 

  因為這是事實。

 

  不承認這個事實才丟臉,因為你不願意,大家也不願意,甚至整個台灣產業環境的不願意承認與正視這個問題,才是造就漫畫產業無法提升再向上,無法培育更多更好更有才華的漫畫家。

  當電競產業在這些年逐漸受到正視,然而陪伴在各位身邊更久的動、漫畫產業卻沒有受到相同待遇,某者感到相當遺憾。

  所以不是你自己知道鄭問大師,就代表台灣一海票的人都知道鄭問這個人,真的,那位小編下的標題並沒有什麼錯。

 

  反觀鄭問離世消息,日、中、港媒大幅報導,還有許多與鄭問大師合作的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師致意,他們有的用畫圖,有的用文章,都可以從這些圖文看出對大師的不捨與難過。

  某者相信,90年代時期的鄭問,不論以漫畫呈現的作品或是藝術風格作品,在某種程度下,是非常多人的啟蒙師。

 

  台灣其實早在20年前就有世界級大師,只是這個大師之名不是台灣人給的,台灣沒有那個環境也沒有那個資格,大師之名是漫畫王國日本封的,然而就算擁有大師之名,台灣依舊沒有那個環境,鄭問只得向外發展。

 

  鄭問弟子鍾孟舜說,鄭問曾對他說自己像失根的蘭花,一定得要到日本、香港、中國發展。

  這句話切切實實表達他在台灣的漫畫生涯不得志,也突顯台灣漫畫產業的不友好。

 

  某者曾在四年前寫娑婆劍短文時,提及緣由是因為阿鼻劒,雖然阿鼻劒編劇不是鄭問,但是鄭問藉由繪圖的意境與氛圍,來呈現郝明義想向讀者表達的世界觀與理念,這就是某者當初為何會以娑婆劍為名,想寫一個像這樣介於武俠與魔幻境界的小說作品。

  

  對於鄭問大師的驟逝,某者感到十分愁悵,對某者來說,鄭問亦是啟蒙師。

  其實現在愛好漫畫的青少年,原本是有機會認識鄭問大師的,按弟子鍾孟舜與好友郝明義近況表示,鄭問有談及近來打算推出新作,只是各位喜愛他的讀者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了。

  若鄭問仍在人世,某者真心期待能夠看看20年後不同風貌的鄭問作品。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話,想和大家分享某者對鄭問作品的感想,但還是留到以後有機會再談吧。

 

  最後想說的是-鄭問不只是一位漫畫家,更是一位藝術家、挑戰者。

 

  悼 鄭問(1958~2017)

某者2017/4/2

 

 

arrow
arrow

    某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