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18-2014/4/10

  歷時585小時,24天的太陽花學運,終於自立法院「出關」。

 

  這期間,有關馬皇政府的官僚體系、媒體等的運作方式,其實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這一年的太陽花學運,比起24年前野百合學運所遭遇的狀況還要多,面對種種打壓、抹黑、分化、媒體、黑道威脅,顯示這次學運所代表的象徵意義遠比實質訴求更為突出。

 

  24年前的野百合學運,前總統李登輝的危機處理算是非常快速,而且把握到重點-解散國民大會。

  解散萬年國會,這對當時的李登輝而言,如賈誼所論:因利乘便。

  

  24年後的太陽花學運,訴求、環境背景等各種條件都是完全不同,對馬皇帝而言,利之所趨與百姓所求有異,馬皇帝當然不可能會做出與李登輝一樣的決定。

  

  兩學運唯一共同點,可能就是學運之於民主的表達。

 

  事件起因,其實在前二篇今日不站出來,明日站不出來。天亮了,民主仍未清醒。就提過。

  

  在此仍要一而再,再而三贅述。

  不外乎是學生的訴求、挺不挺服貿,以及刻意二分法藍綠造成對立面有關。

  

  二十多年前,台灣對政治這個議題很敏感,不太會有人敢去提。

  十多年前,政治這二字,成為台灣瘋政治的一個現象。

  十多年後的現在,很多人都說,學生不關心政治,對公共議題冷漠,主因就在於太多人把挺不挺直接二分法,你挺就是藍派,不挺就是綠派。

  學生的想法很簡單,表達很直接,只是單純對社會或一些政治人物的看法有些許不同,和朋友之間聊聊,就很容易被別人貼上藍或綠標籤。

  同儕之間本來就沒什麼利益關係,再純的友誼,也因為瘋政治的緣故,鬧得大家不愉快,何苦?

  與其這樣,不如不要碰政治,不要談政治,勿須了解政治。

 

  不管是國、民兩黨,總是會有較為激烈或偏頗的支持人,但是當你反對與你持不同意見或是站在對立面的人時,用過於激烈的二分藍綠法指責對方的立場時,這與獨裁統治者所灌輸的思想下,動不動就說要封殺與自己立場不同或是反政府就是罪犯的人民有什麼不同?

 

  然而318學運事件,令全世界看到台灣的民主與馬皇的獨裁,同時見證馬式民主的處理危機態度。

 

  對於很多人不斷說學生們無限上綱、訴求再三變動、得寸進尺、胡鬧、違法亂紀。

  這點不得不說,可能那些人沒有在第一時間關注學運。

  

  自始至終,訴求四點一直沒有變過。

  一、反黑箱。

  二、退服貿。

  三、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四、召開憲政會議。

 

  對於所謂逐條審查這個訴求,是發生在318學運前的請求,而逐條審查也是引發318學運的原因。

 

  關於服貿這個議題,真正起始於去年2013年6月簽署後,國策顧問郝明義與民間團體發起連署書要求逐條審查。

  期間十六場公聽會由國、民兩黨各辨八場,而中研院黃國昌亦在這時針對服貿審核的報告、過程與問題提出疑問,卻得不到陸委會王郁琦的正面答覆。

  爾後爭議不斷的服貿,媒體間卻鮮少播報。

  對於審核服貿這個議題,立法院發文核定將逐條審查。

  到目前為止,乍看好似都沒問題,只是到了2014/3/17,張慶忠的30秒宣言,通過服貿,沒有審查。

  因而引發3/18學運事件。

  

  反黑箱與退服貿是關聯的,這也是程序上要先退才能審,而非事後馬皇與江宜樺,不斷開記者會對外宣稱,未曾通過,而後又解釋要逐條審查,這些都是馬皇以行政命令高於立法的高姿態違憲態度。

 

  一直會讓人誤解學生們訴求改變,在於反黑箱、退服貿的口號一直被學生們朗朗上口,學生們也在學運中不斷錯誤中學習,所以之後才會有先立法、後審查的口號,這些都是在最初四項訴求中,未曾改變過。

 

  對於太陽花學運,支持的人很多,不支持的人亦有,但這不重要。

  在2014/3/30所舉辨的活動,成果驚豔全世界,不是執著於警方宣稱的十多萬,或是學運聲稱的五十萬人或七十多萬人,而是學運已然成功轉型為公民運動,幾十萬人參與的民眾,能在崩世代學生們的號召與指揮下,在凱道完美達成迅速疏散人潮與不留垃圾。

 

  和平、理性、非暴力一直是學運過程的訴求,過程中一定會有瑕疵,但學生們懂得在過程中學習、反省,並表達學生對於政治、公共議題,不是漠不關心,而是擁有比上一個世代的人更有堅強的心。
  而且他們扛起政治人物不願負起的責任,面對因為佔據立法院,即將背負的刑責,學生們坦然面對,這樣的態度更勝於那些手握重權圖利自己,又想避責的政客,例如陳水扁、林益世。

 

  他們不是草莓族,他們只是憂心政府無法給予未來。

  很多人說他們沒有競爭力,只要看這次學運的統合與指揮,並且多點開花,再加上魏揚與黃郁芬訪美,以外文侃侃而談這次的學運計畫,誰能說他們沒有競爭力。

 

  學生不是畏懼,不敢競爭,而是怕沒有機會競爭,在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的狀況之下,服貿談的不只是經濟,而是兩岸政治議題,與中國經濟現況。

  莫看大陸開放台灣項目似乎優惠極大化,但是在很多細節是沒有被一個法源所規範,而且台灣去大陸投資受限極多,有關於印刷出版與電信類,除了有年限制的牌照,還有被限制發表的圖書文字與言論自由,創文者或文字工作者無能暢所欲言、恣意發揮。

 

  不能避諱,服貿是一個黑色大箱子,好的壞的都丟進去,學運訴求並非反服貿,而是要求先立法再審服貿,若不能保護到國內傳統產業的生存,而只是圖利財團,這樣的服貿很難叫那些資本額不夠、潛力十足的產業,與大陸一較高下。

  

  585小時的訴求,121堂的民主講習,24天的公民意識。

  沒有所謂的贏家與輸家。

  不論王金平是否同意先立法再審查。

  還是,馬皇政府堅決反對王金平身為立法院長表達的意思,以黨意綁架民意後,開始所謂的政治追殺,於4/13期限前,再次延續與王金平的九月政爭。

  只能說,馬皇政府這樣的行為,只會讓自己腹背受敵,寸步難行。

 

  很多人說,學生與五十萬人不能代表那些沈默者與台灣2300萬人的心聲。

  這點我十分肯定。

  因為學生們本來就不是為了代表那些人而站出來。

  他們站出來,代表的是民主,五十萬人的民主。

  我也希望,挺服貿的人請站出來,因為你們不是代表馬皇政府,你們代表的是你們自己的民主,不是馬皇政府、不是中國政府。

 

  而是你們自己的民主。

  

  這是只有在台灣,才能展現出自己的民主。

 

 

文/某者

 

P.S.

  在寫本篇的此刻,發生一起學運後續的事件。

  約有十數個團體不願於4/10撤離立法院,而申請路權擋在立法院門口,4/11被警方驅逐。

  晚間,也就是此刻十點,破千人潮包圍中正一分局,根據新聞報導的了解,似乎是違法收回或取消路權,並強力進行驅散人潮,引起民眾不滿。

  因而引發太陽花學運結束後的另一個插曲。

  雖然方仰寧已經口頭請辭,但民眾轉而要求郝龍斌立即同意,造成協調人黃越綏離去。

  

  某者很擔心這次的路權問題,將醞釀成更大的事件,對於民眾轉而要求郝龍斌立即同意方仰寧請辭,這個要求的確不適宜。

  但是,這要歸於民眾對於政府的失望與不信任。

  這件事,某者不得不對政府失去人民信賴而感到不安。

  應該是有鑒於,先前王金平同意先立法再審查,卻被馬皇否定,民眾再次感受到被馬皇政府惡意欺騙,進而將怒火發在這起路權事件。

 

  希望不要再次造成血腥與暴力的鎮壓,辛苦了警察與維護路權的民眾,你們不該因為政治而對立。

 

  

  

 

 

 

 

 

 

 

 

 

 

 

 

 

 

  

  

  

arrow
arrow

    某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